本报讯(记者 盛凤琴 通讯员 周卢姗 陈棋炯 王春丽)随着夏季高温多雨天气到来,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进入活跃期,由其传播的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疫情风险急剧升高。尤其是台风暴雨过后,随处可见的室外积水成为蚊虫孳生地,为后续形成“蚊子大军”埋下隐患。对此,区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及时做好防蚊灭蚊工作,避免虫媒疾病传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基孔肯雅热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均通过白纹伊蚊叮咬传播,是急性传染病,各年龄段人群普遍易感。登革热以突发高热、剧烈头痛、肌肉酸痛和皮疹为主要症状;而基孔肯雅热最显著的症状是侵袭性小关节剧痛,患者常因疼痛无法活动,症状类似类风湿性关节炎。
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表示,台风暴雨后是防控蚊媒疾病的关键期。雨停后24小时内,要完成“翻盆倒罐”——清空并倒置,或遮盖所有闲置容器(盆罐、轮胎、花盆底托、一次性餐具等),重点清理天台、花园等地的积水。雨停后48小时内,要及时清理垃圾,打扫卫生死角,注意清理房前屋后沟渠、天台排水槽,填平地表洼地,确保排水畅通无积水。对无法清除的大型积水(如地下室、景观池、雨水井等),可求助专业人员,通过投放长效灭蚊蚴剂控制。
白纹伊蚊主要在白天活动,叮咬高峰时段为上午8—10时和下午4—7时。在这两个时段,市民可使用家用杀虫剂喷洒,灭蚊效果最佳。
此外,市民个人防护同样重要,外出时穿浅色长袖衣裤,使用含避蚊胺成分的驱蚊剂。家中安装纱窗、纱门,推荐使用蚊帐防蚊。外出旅行提前准备含避蚊胺等有效成分的驱蚊剂、便携式蚊帐等防护用品,优先选择有纱窗、纱门的住宿场所。
区疾控中心提醒市民,暑期避免前往基孔肯雅热、登革热流行区,旅行结束后2周内仍需预防蚊虫叮咬,防止因隐性感染,导致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传播。做好自身的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旅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