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1日 星期五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底子

书信之恋

  ■胡传浩

  今天,智能手机让世界浓缩,时空变窄。纵然彼此间隔千山万水,但互通信息、联系沟通,亲密互动,都只是在分分秒秒。然而,我依然没有忘却古老而又传统的书信这种联系方式,有时甚至会久久沉醉于对书信的记忆之中。

  我在读小学的时候就有了写书信的经历。我的外婆在我们家里养老,而两个舅舅都在外地工作,几乎每个月都有书信往来。

  参加工作以后,我的书信多了起来。初时的工作与文化宣传相关,同时也兼任着一些报刊广播电台的业余通讯员,因此,投稿约稿、刊登播出或者退稿等等,都是书信来往。虽然这些书信没甚大事,但对我的鼓励、帮助与进步影响极大,都是说阅读的光阴不会虚度,同样,书写的光阴也是不会虚度。我曾经写过一首词,一位朋友觉得不错,就谱了曲,在一个刊物里刊登。我来了积极性,又写了一首诗寄过去。过了大概一个多星期,诗稿被退了回来,并随有编辑的一封短信,至今我只字未忘。“大作收阅,不堪理解。现退回,请惠存。”我百思不得其解,苦思冥想好些天,终于明白,写东西还是要写自己熟悉的东西,没有生活底蕴的作品,人家会“不堪理解”。

  当时,书信也是人民群众反映情况,提出诉求的重要方式。从《人民日报》到各省、市日报,都设有群众工作部,许多报纸几乎每天都有群众来信刊登。

  我在乡政府工作期间,曾经接待过《浙江日报》群工部的姚国益记者。那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一个隆冬的下午,姚记者找到我,说是我乡有一位村民写信,反映村代销店出售的火柴是旅游火柴,价高火柴梗少很不实用,他要去代销店调查。我陪着他冒着严寒骑着自行车来到代销店。经过调查才知道,原来是代销店火柴断货,而以旅行火柴暂时顶替。我们找到写信作者作了解释,得到了他的谅解。我们又去供销社进行调查,供销社表示火柴已经到货,会马上送去代销店。一封平常的读者来信,让报社如此重视,让我深深体会到,群众生活无小事。

  书信来往最珍贵的,那就是恋爱书信,或者说是情书。我有一位朋友,去部队当兵以后,生怕自己心心念念的姑娘被人家追求,就大胆地给女方写了一封示爱信。姑娘是一位初中老师,文化程度比他高出许多,看了这封恋爱信,数了一下,不长的书信里有十三个错别字,她没有过多计较,而是被他的勇气打动。就一直保持着书信来往,等他从部队退伍,他们就正式结了婚。后来我这位朋友依仗着勇气与智慧,创办了化纤纺织厂,工厂从小到大,不断发展,终于创下一份家业,过上殷实生活。虽事过三十多年,朋友的妻子还是珍藏着他的十三个错别字的书信。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随着电话机逐渐进入家庭,书信来往也是逐渐减少。以后,因为手机的普及,智能手机的替代,书信已是一信难求。至今,我的抽屉里还尚有没有用出去的数十枚邮票,这些邮票还能继续用出去吗?我的心里早已没底。

  前些日子,刚打开电视机,就看到一个感人的情节:一位母亲送别远去的女儿,满眼都是不舍。女儿说,妈妈别伤心,我会时常打电话来。妈妈说,也要写书信啊,电话听过就完了,书信我可以在想你的时候拿出来反复看看。语音中,满是无奈、凄切与期待。

  我想这,就是书信的魅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紫藤阁~~~
民间事~~~
老底子~~~
醉花阴~~~
长相忆~~~
小辰光~~~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深读
   第04版:财经
   第05版:湘里坊
   第06版:广告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专题
酒乡之柔
义桥之鲜
书信之恋
金秋之光
二胡之声
外婆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