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记者 姚潮龙 通讯员 萧材 配图/记者 范方斌
昨日,萧山区委全会召开,主题很聚焦:科创引领高质量发展。
小切口大命题,浅藏一条底层逻辑——以科创引领建设创新萧山,从而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从点到面、由小及大,这是置身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中的萧山选择,也是萧山打破路径依赖、加快转型跃升的突围之举。诚然,眼下各个城市都在重抓创新,这条赛道称得上“拥挤”,但萧山却认为:创新之路即便会苦,但一定不堵!
不同声音背后,究竟藏着啥?
【 窗 】
经济强,是外界了解萧山的第一扇窗。
这扇窗,首先来自鼎鼎有名的民营企业——前几天公布的中国500强榜单中,7家萧山企业“霸榜”。即便放眼全国县市区,这数量恐怕也屈指可数。
大多数人谈及萧山经济时,免不了会加个形容词:传统。不可否认,萧山以传统经济起家,以传统经济著称。但在时代浪潮中,萧山经济整体上早已产生某种脱胎换骨、涅槃重生的变化,实现了短板拉长、长板更长、底板更稳。
涅槃,体现在产学研转化“拔节生长”——
上半年,萧山新增省级博士后工作站5家、新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家,建站总数达到67家,稳居全省前列。这背后,是一条“需求从产业来,成果到产业去”的闭环创新体系日渐成熟,一大批企业也因此构筑起技术护城河。如浙江天蓝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这个以浙江大学为依托的产业化项目,已拥有发明专利150多件,并成长为固废烟气治理行业头部企业之一。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全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1.3万件,同比增长33.99%;其中,高价值发明专利增幅全市第一,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1.27件。
涅槃,体现在优势产业“老树发新芽”——
4月底,浙江传统优势企业内生裂变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现场会在萧山举行,萧山首创的传统优势产业内生裂变模式在全省推广。上半年,萧山签约开工裂变项目16个、总投资73.5亿元,工业投资连续60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目前,一批以传统产业起家的萧山民营企业,已发展为各自行业内贯穿全产业链生态的头部企业。如,荣盛、恒逸就从化纤材料向新材料转型,裂变出了盛元化纤、逸通新材料等一批纺织新材料项目,将带动工业产值上百亿元。
涅槃,体现在新兴产业“快马加鞭”——
6月下旬,京东集团落子萧山,计划在钱江世纪城投资建设区域中心,消息一出,引爆全网。关注度之所以这么高,根源在于很长一段时间,萧山都少有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大厂”。如果说之前的网易云音乐落地是破题,那么如今京东布局则是再下一城。事实上,近些年,萧山招商引资势头很强,新兴产业“补课”很猛,而随着数百亿资本与全球顶尖技术密集涌入,萧山的产业筋骨在先进制造、数字经济、临空经济、新能源等战略新兴领域多重维度上再度淬炼升级,云豹智能等DPU领军企业、50亿级长龙·国际航空再制造中心项目等上半年相继落地即是最好佐证。
【 闯 】
闯,是萧山精神的底色之一。
闯市场、走四方,闯天下、争第一,这是萧山人历来的天性。这种闯劲,铸就了萧山的历史辉煌,构成了萧山面对未来的关键所在。
但另一方面,萧山经济也面临“成长烦恼”“转型阵痛”,而“消除烦恼”“结束阵痛”的唯一方法论,就是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创新。只有闯过创新这个时代大关,才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勇闯“产教关”——
7月,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二期建设签约。自区校首轮合作以来,该中心产出了一系列标志性、引领性的创新成果。实际上,包括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在内的“北斗七星+”,是萧山近年布局重大科创平台的点睛之作。这些平台,不仅弥补了萧山高校资源的不足,更推动了产教深度融合。目前,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牵手”集成电路合成生物产业,西电杭研院“牵手”汽车电子产业,湘湖实验室“牵手”合成生物产业,“高校+平台+企业+产业链”的探索实践正加快放大赋能效应。
勇闯“人才关”——
1到6月,萧山新增高层次人才近9000人,同比大增45.26%;其中,仅新入职萧山的硕士研究生这一项,同比就增长了2倍之多。“暴涨”的不止高层次人才,同期全区新增青年人口达到7.1万,总量首次突破百万大关。这一进程中,一系列人才集聚平台功不可没、正在“起效”。如欧美同学会海归小镇,已集聚海归及科创人才超8000人、数字医药产业高层次人才项目超200个,实现省市合成生物未来产业先导区“双挂名”,助力拿下浙江省科技型企业家集聚区。另外,“侠客岛”人才科创综合体等也正加快推进中。
勇闯“生态关”——
今年初,萧山首个“安心宝”账户落地,该账户用于兆丰机电与科创平台首个合作项目的风险保障,企业只需预付10%保证金即可启动研发,政府提供研发配套补贴,政银企研四方联动保障成果转化。目前,这项由萧山首创的先研后付“安心宝”模式,已入选“创新浙江”典型案例并在全省推广。的确,创新每向前进一步,改革就必须跟进一步,为创新者创新,为创新者营造“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生态,这是萧山的营商之道,也是改革突破之道。如,在推进教科人一体改革中,萧山建立人才“编制池”,组建科技特派员队伍,率先实现全时双聘人才享受属地政策。
【 创 】
萧山经济之路在何方?一千个人有一千个答案。
可无论如何,萧山的根本之道还在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存量变革与增量崛起并驾齐驱,以系统性创新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再造”、未来产业“前瞻性布局”、企业生态“金字塔构建”、改革红利“制度性释放”。
创,是为再造传统优势——
近日,萧山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化纤纺织)成功入选首批省级试点。首创“场景券”,构建场景、模型、算力、语料、数改“五券”体系,眼下的萧山,正以“AI+化纤纺织”为主攻方向,梯次推进行业大中小企业从数字化迈向智能化,实现行业创新发展和集群跃升,为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打头阵、做示范。如,正凯集团基于DeepSeek开发智能体,帝凯工业布落地浙江首个工业布AI智能验布解决方案……依托产业链优势、落地场景优势、数字化基础优势,萧山全力冲刺“浙江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应用场景第一区”。
创,是为抢占未来高点——
6月,信息港科创中心项目动工,建成投用后将成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主攻集成电路、微纳智造、量子计算等领域。历经多年布局后,萧山在生物医药、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新兴赛道已占据重要席位,并涌现出膜材料小镇、机器人小镇、湘湖未来产业社区等一批标志性特色园区。特别是在被誉为科技与产业变革最大风口的人工智能,萧山正持续串点成链、聚链成群,如已集聚近150家重点人工智能企业,AI+医疗实现重大突破,图灵小镇·信息港获批杭州市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创新空间,三大AI产业社区建设如火如荼。
创,是为重塑光荣梦想——
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这是萧山的紧迫;只要方向正确,就不怕路途遥远,这是萧山的底气。随着一个个战略布局接踵落子,一项项行动举措持续推进,转型种子正生根发芽,好的势头持续增强,新的动能加快释放,萧山经济已到了从立势到起势、以起势定胜势的“临门一脚”时刻、量变催生质变的关键窗口时期。无疑,锚定“科创+智造”,聚焦“融合”、做深“应用”、强化“赋能”,这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萧山路径正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