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朱林飞 通讯员 杨蕾
清晨,6月的微风中,位于城厢街道百尺溇社区的蔡家弄里飘来浓郁的咖啡香。傍晚,华灯初上,位于城河畔的青年活动中心灯火通明。这是萧山的老城区,如今却充满了年轻的元素,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青年来这里创业、生活。
今年4月,在百尺溇社区旧改后的街巷中,癸卯·霖、沐椿、Uncle Shu三家咖啡馆在一周时间内相继开业,各类特色小店如雨后春笋般生长,青年创业者的创新基因与老街坊的烟火日常在此交融,织就一幅“全龄共生”的未来社区图景。
沐椿的老板娘天依是土生土长的百尺溇姑娘,此前,她与男友在上海知名咖啡店工作,两人的梦想是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店。“一开始去转了很多地方,但都不太满意,总觉得没有感觉。”直到妈妈建议她回家找找,她才意识到,好像从来没有认真探寻过自己成长的地方。此时,百尺溇刚刚完成老旧小区改造,一切正变得越来越好。咖啡馆开出来后,很快成了年轻人小聚、打卡的网红店。
与沐椿同一时间段开出来的癸卯·霖,已是“95后”何佳悦夫妻俩在百尺溇社区开的第二家店。2023年,她与丈夫在居民楼下开出了首家咖啡店——癸卯咖啡。当时百尺溇社区刚决定要进行旧改,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尚不清晰。为此,很多人为他们选择在这里开咖啡馆捏一把汗。没想到,就是这样一家看似“生不逢时”的咖啡店却得到了咖友的喜爱,甚至成了社交平台上的“网红店”。
据何佳悦介绍,随着顾客越来越多,店铺还进行了扩改,到如今已基本实现回本。这让他们心里有了底气,于是今年4月在癸卯咖啡的斜对面开出了第二家店——霖 Lin Roaster Coffee。
在全区打造青年向往之城的当下,咖啡越来越被认为是一种“向往吸引物”。
城厢是萧山城市发展的“原点”,是城市格局与山水本底相映、老城记忆与创新文化相融、市井生活与未来场景相交的老城区,这是它的独有优势。
如何放大用好这一比较优势?城厢从“三杯咖啡的温度”开始,重新激活老城区的“青春基因”。
第一杯是“城咖”。通过城市旧改,在百尺溇,像癸卯、沐椿这样的咖啡业态进来了,老城更新不是简单的物理改造,而是需要注入年轻人的思维活性,青年创客们用“风味”创新重构了老城的文化肌理;
第二杯是“文咖”。环绕西山,城厢的老派与新潮同样相聚。西湘里、西山1977等文创园区起来了,坡地咖啡馆成了网红打卡点;
第三杯是“创咖”。在萧滨交界区域,从村级留用地中生长出来的紫橙国际里面,借助紫橙书吧,为楼宇青年搭建了心理服务体系,推出职场困扰、心理健康等课程,隔壁遥望的蓝橙(国际)也蓄势待发,咖啡的热度正迸发出青年创业创新的火花。
选择一座城市,就是选择一种人生。当年轻人选择城厢、留在城厢,城厢也以积极姿态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条件,助力他们实现梦想。
在城河畔,由原来的萧山日报大楼改造的青年活动中心正式启用,这是一座集青年夜校、创业支持、社交平台、兴趣培养、青年食堂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青年服务中心,服务青年全生命周期需求。
沈迪铳是富阳人,目前在青年夜校当国画老师。在他看来,城厢的环境很好,有老街的感觉。学员王丽在青年夜校跳有氧燃脂舞,一节课算下来只要40多元。“这里真的是一个放松身心的好地方,时间也非常契合我们这些上班族,而且价格非常实惠。”和沈迪铳、王丽一样,越来越多的人被吸引到这里工作、生活,与城厢同频共振。
在青年夜校之外,城厢各社区也通过“空间主理人”“拼多多”等模式搭建起交流学习、创业分享、青年座谈的平台,帮助青年们成就更好的自己,为勇敢追梦的他们设置“加油站”。
青春城厢,不止一面。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兴。如今,“老城新生”的画面正在城厢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