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何可人 通讯员 吴琼)近日,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指导下,我区及衢州市龙游县、丽水市莲都区3个迁飞性害虫智慧监测站数据成功接入湘湖实验室重大迁飞性害虫监测预警平台,标志着浙江省迁飞性害虫监测预警平台正式进入试运行阶段,浙江农业害虫防控由此迈入“跨区域、全天候、智慧化”新时代,为全省农业主管部门构建协同高效的虫情监测体系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与农业结构调整加剧了迁飞性害虫的迁移与暴发风险。在农业农村部公布的11种(类)一类农作物害虫中,8种(类)具有迁飞习性。传统监测手段因受天气、地域及人工条件制约,难以实现虫情的及时精准预警。面对这一难题,湘湖实验室生物互作研究院重大迁飞性害虫监测预警团队以自主研制的高分辨昆虫雷达为核心,牵头建成浙江省迁飞性害虫监测预警平台。
该平台通过在省内重要迁飞通道布局智慧监测站,构建起覆盖浙江主要粮食主产区的监测网络。依托多源数据融合技术,监测预警平台实现“空—天—地”数据的优势互补,可精准捕捉虫情信息与环境动态;智慧监测站采用无人值守、远程操控模式,确保数据全天候采集与实时上传。团队自主研发了昆虫雷达目标识别算法和迁飞路径模拟算法,结合气象数据,能够精准预测害虫迁飞路径,为科学制定防控策略、提升防治效率提供可靠依据。
湘湖实验室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实验室团队将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持续优化算法模型、深化数据融合应用,助力全国监测网建设,全力推动迁飞性害虫防控从“被动防治”向“主动预警”转型升级,为粮食安全与生物安全构筑坚实科技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