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童潇潇 通讯员 汪琦
患者一个接一个,医生一边耐心问诊,一边做病历录入,忙得连喝水都顾不上,上厕所都得一路小跑……这曾是许多医生的工作日常。如今在浙江萧山医院,AI“接管”了导诊、预问诊和报告解读等工作,让医生能够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留给患者。
打造这一数字医疗新场景的杭州美联医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联医学”),是国内较早从事智能医疗和数字医疗的全产业链集团公司。如今,美联医学正聚焦全生命周期的数智化前沿技术赋能,以更多的智慧医疗新场景打通医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
探索AI赋能医疗的“无界创新”
患者到医院看病,方便快捷往往是第一诉求。美联医学集团董事长裘惠良介绍说,依托MLLM模型与DeepSeek-R1的深度技术融合,美联医学的智慧医院解决方案通过云服务、云支付、云监测实现了患者智慧就医,通过云问诊、云协同、云转诊实现了智慧医联,已成为不少医院医生的“第二大脑”。
让信息多跑路、让患者少跑腿,一系列智能化服务极大方便了老百姓就医。以智能导诊为例,通过几个简单的交互问题,AI系统就能够准确理解患者的病情描述,快速分析并匹配最适合的科室与医生,不仅直接解决了患者“知症不知病,知病不知科”的难题,还有效缩短了患者的等待时间,显著提升了就医体验。
作为技术赋能医疗领域的深耕者,美联医学始终以敏锐的行业洞察力把握每一次技术变革机遇。依托全球领先的健康大数据智能治理平台、多模态医学大模型及人工智能技术,以及全球首创的量子点生物标记技术为代表的多种精准医学技术,美联医学持续推动智能技术与医疗实践的深度融合,实现了从传统单一向多层次健康管理体系的转变。
众所周知,医疗属于“长坡厚雪”行业。为加速医疗创新成果转化,美联医学与复旦大学、上海国际人类表型组研究院、复旦大学人工智能创新与产业研究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等单位形成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并与复旦大学联合设立了数字医疗创新研究中心,积极推动数字健康产业及精准医学发展,打造医疗大数据、智慧医疗及精准医学领域的技术研发、产业转化的示范案例。
拉长时间线来看,创新恰似破浪前行的船桨,务实则如借力扬帆的航帆,驱动着美联医学这艘巨舶向着更辽阔的蓝海稳步航行。基于深耕行业多年的技术积累与卓越的创新能力,今年4月,美联医学再次上榜2025年杭州市准独角兽企业,持续领跑生命健康行业。与此同时,作为集团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美联数科也凭借在AI领域的卓越表现,强势跻身AI卧龙图——AI技术层榜单。
“医疗健康是AI技术应用的黄金赛道,也是AI应用最具潜力的场景之一,我们一直在这个赛道上努力地奔跑。”裘惠良表示,美联医学也将继续充分释放AI医疗的潜力,继续发挥技术优势、资源优势、经验优势,全方位打破医疗鸿沟,推动行业向智能化、精准化、普惠化方向加速转型。
从“精准治疗”到“主动健康”
AI健康画像打通医疗普惠“最后一公里”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体重管理”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热词。聚焦这一领域,美联医学早有部署。
早在去年6月,美联医学就已研发构建了体重管理智能体,通过技术创新和资源整合,从“五张处方”帮助用户管理体重、科学减重。通过这个系统,用户可以在上传个人生活习惯、运动情况等信息后,一键生成量身定制的体重管理计划。
以主动健康数据为基础,美联医学还搭建了AI主动健康管理平台,借助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布了数智化AI健康画像,聚焦肿瘤早筛、慢病早筛和管理、AD早筛等,精准预判疾病以及高风险疾病,通过综合饮食、运动、睡眠、心理等方面,自动生成定制化健康干预方案,打造覆盖全人群、全方位、全周期、全场景的AI主动健康管理模式,帮助老百姓从“被动治疗”转为“主动预防”。
“简单来说,使用我们这个平台,就相当于拥有了一位365天全年无休、24小时待命的私人健康顾问。”裘惠良介绍说,目前该平台已应用于浙大邵逸夫医院、浙大二院等医院的智能医疗生态中,助力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在裘惠良看来,医疗服务的本质远不止于疾病诊治,更在于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精准而普惠的健康关怀。自2014年成立伊始,美联医学便专注于基层医疗场景,十余年间持续推动着优质的医疗资源普惠大众。
在美联医学的未来愿景中,有这样一条贯穿患者诊疗、康复到日常健康管理的全场景健康管理服务链:问诊期间,以数字化、多样化、个性化场景,提供更高效、更有品质和温度的医疗服务;就诊后,通过康复护理、健康随访等构建连续医疗服务闭环;平时,为百姓提供日常健康监测、疾病早筛早查等个性化服务。
从“数字化”到“智慧化”,从“精准治疗”到“主动健康”,美联医学正以多样实践诠释着科技赋能医疗的深层内涵——让每一位患者享受到精准普惠的健康服务以及科技背后的人文关怀。
当科技的温度遇上医学的精度,美联医学正悄然种下一颗种子——以算法为养分,以数据为雨露,等待着一个华盖参天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