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05日 星期五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凡人脸

语调声里王老师

  ■王国海

  王家瑞老师,是当年我在夹灶中学三年初中的班主任。他1927年生,1987年带完我们这一届,就退休了。本来身体挺棒的他1997年被车相撞,留下严重后遗症,2002年6月17日辞世。好人,怀念的人自然就多,话说“先生已逝,音容宛在”,耳边不时回响起王老师的语调声,一幕又一幕的往事涌现……

  他身体很好,在绍兴县中读高中时,是学校篮球队主力,控球投篮,手臂猱活;跑跳闪挪,步伐矫灵。那时条件艰苦,学校组织篮球比赛时,凑不齐两种不同颜色的球衣,只好让一队队员穿着款式颜色各不相同的“球衣”,另一队不穿球衣赤膊上阵,好让裁判和观众识别。他是赤膊那一队的,赢下了那场比赛,后来被他的校友们称为“赤膊五虎将”之一。在课堂上,他一边翻飞着厚实而红润的手掌,一边和我们说起这段往事,笑声爽朗,语调声里的王老师,激情飞扬。

  他从工作到退休,一直教语文,内容与方法早已滚瓜烂熟。他家住绍兴市区,离鲁迅故居百草园两里路,讲起课本中的鲁迅、闰土、孔乙己、周总理、蔡元培、秋瑾、徐文长等绍兴人,他如数家珍,娓娓道来,课外干货特别多。北宋文学家苏舜钦每次喝酒,都要以好书助兴。据说看一天书,要喝美酒一斗,其中常用来下酒的“佳肴”便是《汉书》。王老师擅长讲述古文,随着文章情节而抑扬顿挫,一如“汉书可以下酒”。这书,便是那一篇篇古文;这酒,像他爱喝的绍兴老酒。每每这样的此情此景,语调声里的王老师,醉美陶然。

  作为我们三年初中的班主任,他经常把人生哲理及社会教育融入生动的故事里,让同学们一听难忘。有一次他讲到,社会和人生都无法十全十美,每个人心里应有一根“大体上过得去就可以”的准绳。他举例说有这么一个人譬如叫张三,听到大家在称赞一只小白兔雪白可爱,就愤愤不平地说,你们不要光看到兔毛毛雪雪白,它的身子上有好几个疵点呢,说罢,就大口吹气,吹开兔毛毛,果真给找到几个疵点,接着一本正经地问大家,我张三说得对吗?同学们听了哈哈大笑,然后王老师说,这个就是成语吹毛求疵的故事。多少回这样的时刻,语调声里王老师,幽默风趣。

  他很喜欢我们这班同学,为我们班报《学友信息交流》题名,有时分点城市里才有的糕点给我们吃,这既有我们的稚气带给他的欢乐,也有他最后带班的情结。为人低调的他经常说,你们这班同学前前后后66个,是个大班,以后要相互帮助共同提高。1985年隆冬,班上同学徐慧芬随父母去武汉上学定居,要离开我们班级。那天上午王老师说这件事的时候,说话明显偏缓涩滞,异于平常,教室里的几个调皮蛋学生也安静乖乖了。这样的时刻,语调声里的王老师,满是不舍。

  1990年,我去绍兴看退休在家的王老师。那天秋高气爽,他带我到大禹陵参观,我们在1986版《西游记》“唐僧百步朝圣”的拍摄地——大禹陵殿堂台阶前合影留念。随后参观景区照壁的石刻时,看到有一个“贪”的怪兽雕刻,他说,人啊,要做力所能及的事,要知足,不要像这个“贪”怪兽(不满足人间的宝贝,还想要天上的宝贝,结果从云端上掉下来,摔死了,啥也没了)。驻足讲解这个典故的时候,语调声里的王老师,语重心长。

  语调声里王老师,您是我们同学共同的怀念,愿您在天堂里天天打篮球,品古文,喝老酒……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长相忆~~~
凡人脸~~~
尖尖角~~~
师生情~~~
职场事~~~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深读
   第03版:天下
   第04版:财经周刊
   第05版:湘湖周末
   第06版:湘里坊
   第07版:公益
   第08版:文化 影像
亦师亦友陈兴龙
语调声里王老师
“严厉”的新老师
租车摊边师生情
奇才王副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