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9日 星期二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超:“聋哑骑手”烈日下的无声穿行

  ■记者  刘殿君

  八月的萧然大地,烈日如火。正午时分,地表温度陡然飙升至50℃以上,空气中热浪滚滚。穿行于大街小巷的“骑手大军”中,有一群沉默的“骑士”,他们头盔下淌落的汗水浸透工服,后背结出斑驳的盐霜——他们听不见导航提示音,也发不出“外卖到了”的言语提醒。城市在烈日下蒸腾,而这些无声的“聋哑骑手”们正经历着双重的煎熬:高温与沟通屏障的双重夹击。

  来自“中国凉都”贵州六盘水27岁的李超,就是这“骑手大军”中的一员。他虽然依然记得夏季家乡多么舒服,但在这个“青年向往之城”里,他已经“扫街”了整整5年。

  像李超这样的“聋哑骑手”们,通常需要比普通骑手多花费20%以上的时间完成订单,而无声的障碍在灼热的高温下会被加倍放大。

  高温与无声的双重挑战,让每一单都成了汗水与耐心的持久拉锯战。“顾客住址在工人路的老小区,没有电梯。”外卖站点的站长用手语快速传达任务。李超接到“指令”,仔细阅读手机上的信息,点头后戴上头盔,重新冲入刺眼的阳光之中。

  沟通不畅往往是矛盾的起点。顾客曾因久等而烦躁,当李超到达时,他们忍不住提高声音抱怨。李超听不见,却从他们紧绷的表情中捕捉到情绪,慌忙掏出随身携带的写字板:“对不起,我是聋人。”

  这时,顾客的愠色瞬间被尴尬与歉意取代,有的会在平台评价中写道:“别苛责,他们的衣服都湿透了,我们要理解他们的不容易。”——写字板成了他们与有声世界沟通的桥梁。

  高温之下,骑手们常去的路边树荫角落形成了临时的休整点。更让他们欣慰的是,近两年来萧山大街小巷设立了几百个“歇会儿吧”和“工会驿站”。

  在那里,李超和“聋哑骑手”用彼此熟悉的手语交流,双手在空气中翻飞,传递着温度:“太热了,一上午我喝了6瓶水。”“刚才停电了,我爬了23楼,腿还在发抖。”

  无声的交流中,疲惫与理解在指尖悄然流动。这样的短暂交流活动,会让他们互相获得“情绪价值”,得到慰藉和休整。

  休息站里,李超和骑手们解开厚实的工作服,汗水早已浸透内里衣衫。他们掏出自带的大水瓶,一口气灌下大半瓶,水珠顺着下巴滴落。有人掀开衣襟擦汗,露出被汗水反复浸泡又被烈日烘干的皮肤。短暂的休整后,他们用手语互道“加油”,再次跨上电动车,冲进明晃晃的烈日下。

  李超配戴的头盔上贴着一张醒目的便利贴:“我是聋哑骑手,请您多多关照!”——这是无数“聋哑骑手”无声的自我“宣言”。“跑单时”。李超手机导航只能调到最大震动模式,这是他们唯一的方向向导。每一次手机在裤袋里震动,都代表一次无声的导航提醒。

  李超偶尔也会因沟通不畅遭到投诉。每每这个时候,他都沉默地掏出手机,下意识地点开相册里女儿的照片——孩子耳朵上也戴着小小的助听器。

  他艰难地在手机备忘录上打字给站长看:“要跑够160单以上,女儿下个月才能换新的助听器。”高温下,他比划着:“热不怕,怕被误会和误解。” 在无声的世界里,他奔跑的每一步都承载着最响亮的爱的回音和对家人的默默承诺。

  如今,“聋哑骑手”的困境正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大多数“下单顾客”开始留意到“特殊说明”,一些小店甚至提前为“聋哑骑手”备好了纸笔。

  但李超也有他们的担忧:大多数平台系统至今没有专为“聋哑骑手”设计的沟通功能,手语培训资源更是匮乏。“聋哑骑手”越来越多,希望这种状况得到改善。

  当汗水浸透工服在后背凝成盐霜,当写字板上的字迹在高温下变得模糊,李超这群“聋哑骑手”依然在“三伏天”的烈日下,倔强而任性地画着自己的生命轨迹。

  这些无声的骑手依然在高温中奋力前行,为大家提供服务。他们挥洒的汗水里,有生存的艰辛,更有对生活尊严的执着。他们不需要悲情的凝视,只需要被看见——看见那份在灼热空气与无声壁垒中,依然持续燃烧的、坚韧的生命火焰。

  李超们虽然被“炙烤”,却以坚强为矛、意志为盾,抗击着自然与社会加之的双重高温,在这个温暖的城市里,让希望照进现实,点亮属于自己的独特人生。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深读
   第04版:影像
   第05版:专题
   第06版:时评
   第07版:新媒+
   第08版:文化 悦读
李超:“聋哑骑手”烈日下的无声穿行
全国生物奥赛 萧山学子拿下4金
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获评 浙江省退役军人工作模范单位
剪纸艺术展
香港萧山同乡会开展 2025年度捐资助学活动
我区扎实推进“植保+保险”联动试点工作
企业微信被冒用 引流团伙被“端”
萧山未来一周晴热高温持续 周末雷阵雨难破“热浪包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