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童宇倩 通讯员 许灵翀 吴翊铭
从“跟着叶子老师学唱歌”声乐课堂,到“WE江南”全民欢唱点,再到即将亮相的“长山司南”小剧场……去年6月以来,区级文化特派员叶子一直在新街街道“文艺战线”的一线奔走,给街道带来了一阵又一阵“文艺新风”,也引燃了基层对文艺工作的“热情之火”。
叶子最初被派驻到街道江南村,但她没有拘泥于村,而是把村作为她文艺赋美的“根据地”:一个个文化金点子带着泥土芬芳破土而出,一堂堂文化公益课在孩子们心中种下艺术的种子,一个个由她指导的节目在省市级舞台上屡获佳绩……她像一个“引流人”,不断把文艺资源的“活水”注入到新街街道,让“文艺之花”在这里茁壮成长。
“身”“声”不息
做文化新街的“排头兵”
叶子是萧山区文联创研室文艺专职干部、萧山区音乐舞蹈家协会秘书长,去年6月作为萧山区首批文化特派员被派驻到新街。“选派至江南村,但不局限于江南村,我的计划是跟新街全域联系起来,以‘声’入江南·‘书画’新街为主题开展文化赋能工作。”叶子说。
刚一到任,她便接下“硬任务”——担任街道首届合唱节的艺术指导。说干就干,接下任务的叶子立即马不停蹄行动起来。冒着高温,她深入十余个村社,根据每支合唱队的实际情况和曲目特色,逐一给予个性化指导。
“那时候一天跑五六个村社是常态,嗓子冒烟了也顾不上休息,大家都盼着我呢。” 在叶子的细心打磨下,各村社的节目在传统合唱基础上融入了朗诵、戏剧、舞蹈、情景表演等多种形式,耳目一新的表演,极具观赏性和创新性。
发挥专长、打造精品,是叶子的“拿手绝活”,也是叶子作为文化特派员的热情所在。派驻新街的第二个任务就是指导元沙村参加萧山区第二届村歌大赛。凭借自身声乐专长,叶子迅速投入备战:选歌时反复斟酌,只为契合元沙村风貌;排练时逐句指导,嗓子喊哑也不停歇;服装、化妆等细节,她同样亲力亲为、一一把关。最终,元沙村“奔竞元沙”合唱团在决赛中一举斩获一等奖。
如今,在叶子的助力下,新街的文化氛围日渐浓厚,文艺精品陆续呈现:由她参与指导的街道原创非遗舞蹈《幸福生活滴答响》登上省市舞台并获奖;她打磨的盛东村村歌《花研盛东》成功入选“杭州市十佳村歌”;8个社区有了专属歌曲;江南村等村完成了村歌的二次提升和新歌曲的创作;文化惠民项目“四季村晚”精彩开演唱响“大地欢歌”。
“源源”不断
当文化服务的“引流人”
“文化特派员的职责,就是把优质资源引到基层,做好文化服务供给,并播种下一粒粒文化的种子。”在经过实地走访、深入调研之后,叶子意识到,要在基层真正培养起一批喜欢唱歌、热爱艺术的年轻人,光靠一腔热情远远不够,更需要打造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文化项目,让文化的种子在新街生根发芽。
于是,由叶子倡导策划的“我爱新街”全民欢唱项目应运而生。该项目坚持“全民唱主角,舞台接地气”的理念,在公园、广场、商圈、小区等地设置欢唱点,不仅邀请文艺团队入驻,更欢迎广大市民参与其中,从灶台走向舞台。
今年3月,全民欢唱项目在江南村启动。叶子请来了驻唱乐队和各文艺团队,还让自己声乐课的学员上台亮相。现场,小区广场摇身一变成为露天舞台,戏曲、莲花落、杂技、Live音乐等精彩不断,赢得了居民的一致好评。目前,全民欢唱活动已在江南村、新辰社区、新赏社区、花木城、花城社区、城市公园及长山小剧场等点位陆续开唱,唱响新街版的“街头旋律”,助力打造“青年向往之城”和“全龄友好之城”。
这仅是叶子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做好文化服务供给的其中一例。结合文化特派员、区文联、区音乐舞蹈家协会的优势,她充分链接艺术资源,在新街开设了声乐、美术、书法等艺术课程,邀请专业艺术家不定期授课,为孩子们点亮艺术启蒙的第一盏灯。同时,叶子还助力江南村创建书法特色村,指导陈家园、新赏社区等村社开展花边、音乐等艺术乡建,点燃人文乡村的艺术火花。
眼下,她正在筹备的特色活动也已经悄然开启——在长山山顶,一个独具特色的“小剧场”即将亮相。这里将引进小型音乐会、脱口秀、青年说等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活动,助力“行走长山”文化IP建设,打造属于新街的文化新地标,持续为长山文化注入青春活力。
“要做的还有很多,幸运的是,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叶子坦言,依托区文联、区音乐舞蹈家协会等优质资源,未来的新街文化建设工作,将由点到面,逐步实现由“输血”到“造血”,让文化的种子在更多村社生根发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