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殿君 通讯员 许子珺)业务全程网办,工伤认定时间从60天缩短至3个工作日左右,医疗费用报销从6个月缩减到“在院即报”。日前,我区人社部门创新推出的“工伤e服务”平台,入选了全省2024年人社领域十大可复制可推广优秀改革案例。
工伤业务办理事关群众办事体验和切身利益,我区聚焦工伤业务办理跑腿多、工伤医疗费用垫资压力大两大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创新推出了“工伤e服务”平台。
“工伤e服务”平台整合了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待遇申请三大事项,实现了7×24小时在线办理。申请人只需通过手机或电脑登录平台,即可完成所有业务的申请和材料提交,系统自动生成电子文书并通过短信链接或App实时更新送达。
依托该平台,可实现案件快速核查、工伤快速认定,破解了以往“先垫后报、费时费力”的难题。以往工伤职工需要先垫付医疗费用,再通过线下窗口报销,平均耗时长达6个月。依托“工伤48小时报”功能,企业在工伤事故发生后48小时内报备,人社部门提前介入核查,职工出院前即可完成工伤认定,实现医疗费用联网结算。同时,也避免了手工报销和人工审核医疗费用带来的内控风险。
目前,我区已有7家区级医院开通了联网结算,此项功能开通以来,累计完成191笔结算,金额达231.2万元,有效减轻了职工和企业的垫资压力。
据了解,该平台自2024年9月试运行以来,全区已有561起工伤业务通过平台全程网办,企业办事从以往的跑5次变为“跑零次”,极大提升了办事便利性。
该平台还整合人社、住建、医保等多部门数据,形成了工伤职工和企业的立体画像,生成疑点信息,有效防范虚假工伤案件。
自平台上线以来,累计发现疑点数据322条,核查发现涉嫌骗取基金案件29件,依法作出不予认定决定5件,要求单位撤回工伤认定申请24件,挽回基金损失300余万元。此外,该平台还通过人脸识别、社保卡无缝衔接等技术手段,确保工伤待遇直接发放至职工账户,防止用人单位截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