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8日 星期五       旧版入口 |  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赵淑洋 与浪漫杭城的共生之旅

  在杭州,高架桥不只是通车的通道,它们也是开满花的“空中花廊”。

  春夏交替与秋冬交替之时,城市道路两旁大片盛开的浅粉色花团中透出星星点点的玫红色与粉色花朵,有超200万株月季花沿着城市高架一路盛放,把混凝土铸就的城市结构,装点成一条条温柔的花道。每年4月和9月,社交平台上有关“杭州月季”的话题总会刷屏,人们在上班的车流中默默欣赏:晨光洒落时,看着花影在风中轻轻晃动,仿佛唤醒了这座城市的一分温柔,也唤醒了人们心底柔软的心情。

  这频频出圈的杭州高架月季,有许多是出自赵淑洋之手,金溢建设集团总裁。

  她说:“月季,是杭州这座城市的浪漫选择。我要做的,是要让它开得漂亮。”

  ■文/李沅哲 朱淑颖 图/汪锦烨

  如今高架月季,成了杭城一张名片

  “其实最早在高架上试种的植物,并不是月季。”赵淑洋说,2009年,杭州提出“高架上四季有花”的目标,开始尝试不同品种。从金叶女贞、忍冬到茶梅……一个又一个绿植被引入试验区,却因为不耐风、不耐寒或妨碍交通,最终都被淘汰。最后留下的,是一种名叫“安吉拉”的月季,粉色、花小却繁密,性格顽强,正适合在车流与阳光中生长。

  “它的颜色淡雅,最重要的是很符合杭州‘浪漫之都’的城市气质。”赵淑洋说。

  当年,她刚刚从英国爱丁堡留学归来,在这座熟悉又更新迅速的城市与世界500强企业的offer之间,她没有选择奔赴一线城市,而是坚定地回到萧山,接过母亲一手创办的园林企业,毫不犹豫地加入了这个充满挑战的行业。

  “高架上种花不是一锤子买卖。”赵淑洋说,“每一朵绽放的花、每一个花箱、每一棵苗、每一次修剪的背后都是无数工匠不分日夜的精心维护。”因为在高架上,哪怕一个小小的疏忽——比如花箱安装不牢、花朵遮挡视线、灌溉系统漏水——都有可能带来交通安全隐患。她带着团队不断试验,终于研发出了“不锈钢侧面固定花箱”的方式,既安全又美观,这样的栽种方式至今仍是杭州高架月季的标准做法。

  如果说白天的高架是城市节奏的缩影,那么夜晚的高架,是园林人的战场。

  “我们每天晚上十点到凌晨五点养护高架上的月季。”赵淑洋说。在那段时间里,整座城市已经逐渐进入沉睡,白天汹涌的车流归于寂静,但夜晚的危险依旧存在。施工车需要提前报备,工人要穿反光衣、戴头灯,前后还要安排警示车“护驾”。黑暗中,他们一株株修剪枝叶,一次次检查灌溉系统——这是“夜行人”为了保证那些给城市居民带去一整天治愈的花朵可以在白天优雅绽放而进行的日复一日的劳动。

  “很多人不知道,为了让亚运期间月季刚好盛开,我们当时提前了几个月做控花处理。”赵淑洋解释道。所谓控花,就是通过调整修剪时间,推迟花期。“比如6月本该修剪,我们就推迟到8月初,再打顶,让它延后一个多月开花,在亚运期间展现出最美的样子。”

  赵淑洋说这话时很平静,就像她做的每一件事一样,专注且沉静。

  如今,从紫金港立交到九堡大桥,从G20峰会到亚运会,高架月季已经成为杭州的一张城市名片,也成为城市园林在美学与技术之间寻找平衡的一次典范。

  建设理想公园,让年轻人愿来爱来

  在高架月季的培育与养护工作逐渐稳定后,赵淑洋如今将更多的心思与工作重点放在了地面上的公园建设上。

  赵淑洋说:“之前杭州提出过‘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建设目标,现在萧山也正在建设‘青年向往之城’,所以我们在实现这个目标的基础上同时思考的是——这个公园,年轻人愿意来吗?”

  她发现,现在的城市中有很多“看上去很好”的公园,实际上里面却缺失了很多的硬件设施与实用场所:椅子太少、遮阳不足、没有电源、没有儿童区……“你去到一些公园里面就会发现,花草树木都种得很好,但想坐一会儿都找不到地方。”

  于是,在她主导构思的改造设计中,增加了更多“可停留”的空间——遛娃区、充电座椅、咖啡角落、青年打卡点。“可能到时候还会增加一些当下热门的放松场所,也让公园不再是单纯的散步空间,而是进一步成为城市文化的载体。”对于赵淑洋来说,一个理想的公园,不应该只有绿地,还应该有故事、有温度,甚至有惊喜。

  她也在自己的构思中融入了杭州目前新公园建设的三大趋势:口袋式公园——规模较小,密布于居民区,方便老人和孩子随时进入;打卡式主题公园——借助艺术装置与社交传播,成为年轻人的新去处;混合型公园——将运动场馆、商业、办公区与绿地空间融为一体,打造“生活即风景”的工作方式。

  “在工作的地方享受生活,在生活的地方实现价值。”她说,这也许就是城市公共空间未来的理想模样。

  营造城市浪漫,正是她的不懈追求

  在赵淑洋眼里,月季是有表情的,公园是有气味的,城市则是一种不断生长的有机体。

  她的管理风格,也像养花:不急,不吵,不放弃,用行动展现自己所有的构想。她不追求一夜爆红,而是选择扎根城市最深处,用自己独特的视角,与树、与草、与花长期对话。在她的眼中,花朵从来不是用来遮盖城市不完美的工具,而是给城市中不可缺少的一抹温暖,她就这样静静地站在花后,日复一日地看着这座充满朝气的城市。

  “一个花坛、一个花箱,其实都在向人传达:这里是你的城市。”

  她至今记得母亲告诉她的一个故事:有一天我妈妈早晨7点到的工地,发现有一位员工已经干了很久的活了,后面又有一天她6点到工地,发现他还是在那里,再后面连续去了好几次,每次都看到他很早到的,默默在那里做事,有条不紊。后来那位员工成了公司内部的“金溢工匠”,每一个来企业报到的新人都要先去他那里学习他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这就是我们做这行的意义。我们不是在盖房子、种草坪,而是在给城市种一种精神,一种情绪。”

  今天的杭州,有月季的温柔,也有赵淑洋的影子。

  作为业内为数不多的女性企业家,在市政这个细分领域上,她用自己的细心让工程管理更加精细化,执行力更强,更精益求精,这也是金溢一直倡导的工匠精神。相比于其他许多众所周知的头衔,其实她或许更贴近于一个正在和这座城市一起成长的普通人。

  在赵淑洋的理想中,未来的杭州会有更多“愿意走进去”的公园,有更多“能停留半小时”的绿地,有更多“值得拍照、值得流连”的角落。而她要做的,就是继续去种那些“看上去不起眼、却能让人停下来”的花。

  哪怕高架上的风再大,哪怕施工的夜再长,只要第二天的花还会开,她就会一直走下去。而这,正是在她身上所盛开的那株“月季花”。

  “我想让城市的浪漫,不是节日限定,而是每天可见。”她说。

  深耕于“三农”领域的赵淑洋,对农业事业有着一份天然的执着。她和公司团队不仅在围垦完成了南美白对虾养殖的成功实践,还在新街打造了金溢冷链项目,这个项目将成为辐射周边100公里范围的高端冷链中转和分拨中心,其智慧化、节能环保的技术优势,将推动“互联网+现代农业+物流冷链”农业全产业链升级,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对5年后的自己说

  Hello!

  五年后的淑洋,你过得还好吗?

  是否已经成了更加豁达、智慧的你,那时的你,想必已带着我们的团队走得更远?此刻的我,想与你静静分享这份初心与期许。

  站在行业变革的潮头,每一片叶子都承载着生态使命,城市居民对“可呼吸的社区”的渴求,从未如此迫切。希望这些年,你不仅用专业打磨出更富诗意的空间,更用思考沉淀出更深的行业理解。园林不仅是景观,更是人与自然的对话。愿你在这条路上,既做坚定的实践者,也做清醒的观察者——在商业与理想之间找到平衡,在传统与创新之间走出自己的路。

  希望你不后悔自己做的每一个决定,在下一个五年、十年,依旧对世界保持好奇,自由热烈。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时政新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天下
   第04版:财经周刊
   第05版:湘湖周末
   第06版:梦笔桥
   第07版:湘里坊
   第08版:小记者
赵淑洋 与浪漫杭城的共生之旅